官网这东西,做不好不如不做
前几天朋友的公司花了8万块找人做官网,结果打开一看——我的老天爷!满屏都是十年前的设计风格,加载速度慢得像老牛拉破车,最关键的是,完全看不出他们是做什么的。朋友哭丧着脸问我:"你说这钱是不是打水漂了?"
说实话,我见过太多企业在这件事上栽跟头了。大家总觉得"有个网站就行",结果花钱做的官网要么像摆设,要么直接变"网瘫"。今天就聊聊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活计。
先想明白:官网到底为啥存在?
每次看到有些企业把官网做成"电子版宣传册",我就特别想问问老板们:您觉得现在还有人会专门打开电脑,像看报纸一样逐页欣赏您的企业光辉历程吗?
醒醒吧!官网早就不只是展示窗口了。它得是个24小时在线的销售员、客服代表和品牌代言人。我在帮客户诊断网站时总会问三个灵魂问题: 1. 用户凭什么要打开你的网站?(而不是对手的) 2. 打开后3秒内能明白你是干啥的吗? 3. 看完会有下一步动作吗?(打电话?留资料?直接下单?)
举个特别实在的例子。有家做智能锁的企业,原官网首页赫然写着"成立于2005年,专注安防领域15年"。改版后我们把它换成"忘带钥匙?3秒开门解决方案",配合产品动态演示。结果咨询量直接翻倍——用户要的不是你的资历,而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。
设计不是选皮肤,而是造血管
很多老板选网站设计就像在挑衣服:"这个蓝色挺稳重""那个动画效果酷"。但说真的,好看的网站和能赚钱的网站完全是两码事。
我特别推崇"血管式设计"理念——每个页面元素都该像血管输送养分一样,把用户引向转化目标。导航栏不是菜单栏,而是路标;banner图不是装饰画,而是广告牌。有个做定制家具的客户,原网站把"成功案例"藏在三级页面,我们把它提到首页做成可交互的3D展厅,订单转化率立刻提升40%。
字体、配色这些视觉元素当然重要,但得服从于功能逻辑。就像我常说的:"别让用户思考。"要是访客还得琢磨"这个按钮能不能点""去哪找联系方式",这设计就彻底失败了。
移动端?不,是"手机第一"
上周去参加行业交流会,遇到位传统制造业老板骄傲地说:"我们官网电脑版做得可大气了!"我偷偷用手机打开一看——文字挤成蚂蚁大小,表格显示残缺不全。这种体验,等于直接把手机用户往外赶。
现在超过70%的流量来自移动端,但很多企业还活在PC时代的思维里。做响应式设计只是基础中的基础,更要考虑手机用户的使用场景: - 地铁上单手握持时好不好操作 - 4G网络下的加载速度 - 触控按钮的尺寸和间距
有个特别典型的反面教材:某培训机构官网,电脑端报名表挺正常,手机端竟然要横屏才能完整显示。后来发现他们流失的咨询中,83%是移动用户——都不给你打电话的机会,直接划走找别家了。
内容别自嗨,说人话!
我见过最离谱的官网文案,通篇都是"依托产业赋能矩阵,打造智慧生态闭环"这样的鬼话。写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特别专业,但普通用户只会满脸问号:这公司到底是卖啥的?
好内容要像邻家小妹聊天: - 用"你"而不是"我"(不是"我们提供..."而是"你可以获得...") - 每段不超过3行(手机屏幕就那么大) - 重要信息前3屏必须出现(没人会耐心滚动到底)
有个特别成功的改造案例:把"多维度全周期服务"改成"从签合同到售后,全程专人对接";把"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"换成"帮300家企业省下20%成本的方法"。这样的文案,才是能带来生意的文案。
别当花瓶,要能干活
最后说个血泪教训。有次帮客户验收新网站,所有页面美轮美奂,测试时却发现: - 表单提交后没提示 - 客服窗口在iOS系统打不开 - 产品页面的"立即咨询"按钮链接失效
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网站,就像相亲时西装笔挺却满口胡话——第一眼惊艳,接触后就露馅。我现在的验收清单必含这些项目: ✓ 所有按钮链接实测有效 ✓ 主流浏览器全适配 ✓ 关键页面加载不超过3秒 ✓ 真正有人在看的后台数据统计
记住:官网不是做完就完事的摆设。它需要持续运营,就像养孩子一样要不断投喂内容、优化体验。那些常年不更新,新闻停留在三年前的官网,简直就是在门口挂个牌子:"我们公司可能快倒闭了"。
说到底,企业网站不是面子工程,而是个实实在在的生意工具。下次你要做网站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如果这是我的线下门店,我会这样装修吗?会这样培训店员吗?想明白这个,八成不会做出个华而不实的"网瘫"。